豬糞脫水機的出現–有望從源頭遏制環境污染
接到村民的投訴,如東縣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查看,據了解,該養殖戶姓周,是三峽移民,10多年前來到如東大豫鎮,一直從事生豬養殖,目前他的生豬存欄量有120多頭,而化糞池卻只有一個。豬糞脫水機的出現–有望從源頭遏制環境污染近日,家住如東大豫鎮的村民反映,他們家附近的養殖戶的豬糞未用豬糞脫水機處理直接排進河里,嚴重污染環境,導致魚蝦大量死亡。
豬糞脫水機的出現–有望從源頭遏制環境污染近日,家住如東大豫鎮的村民反映,他們家附近的養殖戶的豬糞未用豬糞脫水機處理直接排進河里,嚴重污染環境,導致魚蝦大量死亡。
接到村民的投訴,如東縣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查看,據了解,該養殖戶姓周,是三峽移民,10多年前來到如東大豫鎮,一直從事生豬養殖,目前他的生豬存欄量有120多頭,而化糞池卻只有一個。
最近由于天氣炎熱,豬糞增多,一個化糞池的容量遠遠不夠,尤其是到了下雨天,雨污無法正常分流,污水都漫溢出來,流進附近的河中,氣味十分難聞,為此環保局工作人員要求周先生增加化糞池,對豬糞實施無污害化處理。
記者在現場看到周先生正準備對化糞池進行改造。
類似這樣的問題在如東縣比較突出。
據了解,如東縣是全省生豬養殖第一大縣,全年出欄肥豬120多萬頭,苗豬300多萬頭。
面廣量大的生豬養殖業在助農增收的同時,帶來的環境污染也日益突出,大量未經豬糞脫水機有效處置和綜合利用的畜禽糞便直排水體,不僅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,而且嚴重污染水環境。
而且近幾年農戶生豬養殖規模不斷擴大,全縣每年的畜禽糞便產量約300萬噸,通過還田、制造有機肥等途徑綜合利用只占10%左右。
缺乏勞動力以及養殖場選址不合理,法律監管空白等導致畜禽糞便處理日益成為社會問題。
如東環保局副局長鄭先生表示:“法律上這塊還不完善,國家環保部01年出臺的《畜禽糞便污染管理辦法》,辦法里面對規模以上的養殖提出了要求,存欄量要500頭以上的提出規定,但500頭以下的中小型養殖沒有明確規定,對于政府職能部門依法落實制度有些困難。
養殖戶的環保意識薄弱,污染防治設施的成本比較高,養殖比較微利,要投入很大的設施來運營養殖戶比較難以承受。
”面對這種情況,如東縣政府已經編制了《十二五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方案》,目前該方案已經通過了省環保廳評審并上報國家環保部,爭取專項資金對畜禽糞便處理加大投入,有望從源頭阻止污染環境。